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帮扶案例
文章来源: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日期:2024-06-25
近年来,中国五矿扎实做好对口援青工作,积极主动融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瞄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靶向发力开展全方位协作,全面助力祁连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五矿投入资金、平台、渠道、品牌等多种优势资源,与祁连县委组织部、祁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探索建立“对口支援+订单式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联动机制,依托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海e就业”特色工作品牌,将对口支援“订单式”培训人员全部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围,深化拓展全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打造对口支援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传承民族文化 精进技艺助力致富增收
“原来打零工每个月也就1000元左右的工资,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绣娘’,每月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在家就可以挣钱,既能养家又能顾家,这都来源于传统民族手艺的魅力与价值”,来自祁连县八宝镇的马莲花在培训时高兴地说。阿柔乡民族服装店的师傅才让脑日表示:“我一直梦想制作出更多具有祁连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通过这次培训,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啦。”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促进以妇女为主体的乡村劳动者致富增收的朝阳产业,一针一线之间,绣出的是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祁连刺绣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苏绣、湘绣及其它优秀刺绣流派的先进针法和先进工艺,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青藏高原刺绣文化,成为了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巩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然而,像许多其它传统手工艺一样,祁连县刺绣产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学习和继承传统技艺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刺绣技艺的传承出现断层;刺绣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难以在全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等等。为此,中国五矿连同祁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精心摸底调研,收集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县妇女联合会、县委党校等部门,大力扶持传统手工艺制作,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成功举办了以刺绣、服装制作为主题的专题技能培训。
2024年5月下旬,在中国五矿所属五矿国贸饭店举办为期5天的刺绣培训班上,来自西宁的刺绣老师精心辅导、全面教授刺绣技艺。参训的“绣娘”们,最大的55岁,最小的只有19岁,无论年龄大小,都非常珍惜本次培训机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一些初学者,通过课上老师的耐心讲解和课下的反复练习,迅速掌握了刺绣的基本技巧和针法。培训结束后,还组织开展了学员绣品展示评比活动,80名绣娘、服装制作爱好者晒出了70余件作品,大家在互学互鉴中分享心得、收获成果。
在祁连,像他们一样每年通过参加对口支援“订单式”培训,提升就业技能、改变自身甚至家庭命运的人数正逐年持续增加。如何更加广泛惠及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劳动群体,中国五矿积极履行对口支援责任,与祁连县组织、人社部门一同探索对口支援“订单式”技能提升培训思路。
对标先进模式 进京实训拓宽思路视野
“中国五矿的老师特别负责,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五矿君澜酒店在市场中积累的宝贵经验,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思路、锤炼了工作技能、提升了综合素质。”在中国五矿所属北京五矿君澜酒店参加为期一周培训的15名祁连酒店餐饮业代表回来后收获满满,纷纷表示要以更佳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服务水平迎接八方来客。
祁连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排头兵。举办酒店及餐饮行业管理服务人员进京培训班,是祁连县人社部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依托中国五矿所属企业资源优势,培育本土行业人才,服务产业“四地”建设的积极尝试。在京期间,除开设酒店管理、客房服务、前台接待、餐饮服务等基础课程外,还根据学员需求,开展了新媒体课程,定制了直播实操、短视频策划制作、脚本文案撰写等专项培训。培训结束后,祁连县人社部门还积极对接县融媒体中心、抖音直播团队、专业直播机构等优质资源,上门为中小微酒店餐饮企业进行直播专业指导,帮助企业掌握直播间场景设计、宣传推介、留粉转化等实用技巧,趁“热”打铁,不断巩固提升培训质效,共同擦亮“天境祁连”金字招牌。
培养乡土人才 头雁领飞带动“雁阵成群”
“我们办企业、搞经营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往往换个地方、换种条件就不灵了。这次培训观摩,我们真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学习到了别人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思路,回去后就要用起来!”省级“非遗”河湟刺绣(祁连刺绣)传承人、峨堡丝路公司法人吉萍在乡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结业式上激动地说。
乡土人才培训班覆盖全县劳务经纪能人、名匠名家、商贸企业负责人32人,旨在培育一批在各自领域有影响、走在前的“乡村振兴合伙人”。培训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授课模式,通过“订单式”服务,聚焦补齐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能力短板,满足农牧民群众在巩固内生发展动力中的现实需求,按照参训学员从事的具体工作对应设计课程内容,邀请了省内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进行专题授课,结合赴西宁、海东等地区实地考察研学,让学员即学即用,助力乡土人才“破土出圈”。
乡土人才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顶梁柱、主力军,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在中国五矿的支持下,祁连县委组织部深化拓展培训效果,按照树“头雁”、助“强雁”、育“雏雁”的思路,通过政策激励、搭建平台、人才选育等方式,充分释放头雁效应、强化辐射带动能力,逐渐构建起结构合理、传承有序的乡土人才梯队,着眼做好乡土人才培养“下半篇文章”,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打牢人才基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投入是最根本的投入,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中国五矿第五批援青干部、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刘震川强调。下一步,中国五矿将进一步加强与祁连县组织、人社部门的沟通协作,对接精准滴灌“订单式”培训需求,不断优化培训服务,完善“对口支援+订单式培训+就业服务”模式,扩大人员受益覆盖面。同时,把解决群众就业和促进本地劳务经济发展作为重点方向,围绕县域内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做好人才“引育用留”这篇大文章,帮助群众提升就业技能和本领,激发群众就近就业的积极性,更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